正在阅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何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何为?

biao 产经网 > 文化产业 2021-01-18 15:22 • 中国艺术报
2021-01-18 15:22

今年是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互联网发展速度与影响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网络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网络文艺异军突起,数量爆发式增长,规模急剧扩大,网络上文艺热点事件层出不穷。网络使文艺创造方式、传播方式、展示方式、欣赏方式和评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改变,网络文艺成为关注度很高的一个新领域。这是一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如何看待这个时代、应对这个时代的挑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要把握正确导向,营造“以理服人、实事求是”的文艺评论生态。新媒体的时代更需要导向。导向是文艺评论的灵魂。新媒体为评论打开了便捷、即时、互动、多元的广阔平台,有利于激发文艺评论的勃勃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新媒体上,大量“评论”缺乏专业素养,缺乏基本的学理判断和思考,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过于强调个人化的意见表达,漠视客观的评价标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新媒体上的评论现状,恰好为“乱骂”与“乱捧”打开了“方便之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确保文艺评论健康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好评论的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鉴赏、观察、剖析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理直气壮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第二,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要遵循传播规律,塑造“质朴清新、快人快语”的文艺评论新风。文风决定影响力和传播力。好的文风,对于评论的生命力至关重要。新媒体时代,尤其要注重语言和风格的创新,内容上要深入浅出,语言上要生动活泼,不是说都要模仿时尚的网络语言,但是要短小精悍。改善和改进文风,不是说要一味迎合网民的口味,更不是为了简单地博得粉丝“点赞”而降低品格。长期以来,文艺评论工作者集中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很多人的文章不太适应新媒体的语言要求,这就更加需要学习。我们如果不关注这些,就只能自娱自乐,写的文章传播不广,做的工作就都是无用功。

第三,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要全面整合媒体资源,建设“权威公信、广泛联动”的文艺评论阵地。阵地很重要。阵地是发挥评论作用的平台。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为文艺评论开辟了新的阵地。能否掌握新媒体阵地,直接决定着文艺评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支持专门的文艺评论理论网站建设,支持综合类网站和商业网站的文艺文化的频道和栏目建设,鼓励和帮助广大文艺评论家掌握新媒体运用技巧,支持一批具有专业权威性又符合大众阅读习惯、“叫好又叫座”的文艺评论新媒体平台,构建评论的全媒体格局。

第四,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要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文艺评论,建设“百花齐放、同心同德”的文艺评论队伍。“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群众广泛参与文艺评论开辟了广阔舞台。网民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声,并不需要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批准,也不需要审稿,盛行的“拍砖”、“点赞”、“吐槽”等网络行为,就是网民在文艺评论领域广泛发声的生动体现。而且,在有些艺术门类,比如电影、电视、戏剧、美术等,已经从网民中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草根艺术评论者。有时候,文艺评论家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评论只要是真正的评论而不是“起哄”,或许有些简单粗放,甚至不很理智、不很全面,但往往有许多独到之处,是评论工作活力所在。同时,有很多网上评论心口如一,也是监督文艺创作的有生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讲演中讲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既要发挥好文艺评论家这支队伍在文艺评论中的主力军作用,又要善于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和发挥好群众评论的作用,让不同风貌的评论作品在新媒体的文艺评论百花园中繁花盛开。

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何责任。

二维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