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往往小寒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1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之“小寒”。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侯茜主治医师提醒,防寒保暖很重要,这些健康小攻略已为您整理好。
注重三个部位保暖,可防寒气
关键部位一:头面部
冬季防寒非常重要,添减衣物的同时,尤需注意关键部位的保暖。头为“诸阳之会”,寒邪容易伤阳气。户外突遇大雨,头部易受寒湿。寒气多次侵入,形成顽固病症。保护好头部使其不受寒气非常重要。
易发疾病: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面瘫,头痛,冻疮等。
保暖方法:外出戴口罩、帽子、耳罩,骑车戴头盔等。
关键部位二:背部
人体背部有膀胱经和督脉循行,也是阳气旺盛、容易感受寒气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渐积,引起多种慢性病。从背部排出寒邪就可以根治这些病症。
易发疾病:背部循行的经脉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主阳气,老人、儿童、胃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者需注意。
保暖方法:避免吹风,多穿一件保暖的背心,儿童可用汗巾。
关键部位三:足部
“寒从足生”,足部在身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另外,脚底的涌泉穴也是容易受风寒的地方。在冰冷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鞋袜潮湿后不及时更换、睡觉时脚底正对着空调吹,都可以招致寒气的入侵。
易发疾病: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
保暖方法:
1.穿:穿保暖舒适的鞋,不要露脚踝,穿保温的棉袜、羊绒袜等。
2.动:平时多活动脚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泡: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能消除疲劳、舒缓情绪、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防寒保暖,这些药膳收藏好
中医认为,冬季重于养藏,是进补强身的最佳时机。冬季对应人体的“肾”,人体的肾精需顺应时节封藏在体内,故冬季进补,首先要做到的是补肾。推荐两道药膳,可与家人分享。
香菇枸杞牛肉煲
配料:牛肉250克,香菇150克,枸杞子60克,盐少许。
做法:牛肉洗净,去血水,捞出切成肉片;香菇泡发后撕成小块;枸杞子洗净,3味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煲至肉熟烂,调入少许盐即可。
功效:健脾补肾养肝。
太子参百合瘦肉汤
配料:太子参100克,百合50克,罗汉果半个,瘦肉750克。
制法:将瘦肉洗净切块,太子参、百合、罗汉果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少量食盐,用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1-2小时。
功效:此汤有补肺健脾、益气生津、润燥止咳之效,适用于肺脾气虚者出现气短、咳喘、口干、咽干、干咳痰少者服用。(记者钱鸣)
特别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