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官方严打“伪创新” 银行人称像进了如来佛手掌)
严打“伪创新” 银行人称像进了如来佛手掌
严监管使所谓的“创新”无漏洞可钻;有银行人称,连无风险业务也要“睁大眼睛”
2017年,严监管之下,一些银行的“好日子”没能继续红火下去。
2017年,各大行对公业务业绩指标完成情况如何?“据我所知,我们银行目前没有一家分行完成了对公业务的利润指标。”一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副行长张林说,其所在的分行因前两年积累的“家底”,距离利润指标还有一点距离,但其银行表现亦算是不错。“大部分银行在过去一年如果有‘余粮’,还可以顶一顶,2018年就要‘赤膊上阵’了。”
另一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同业业务部门负责人透露,其所在分行的同业业务利润2017年占比已从最高年份的60%以上下降到15%到20%。
联合监管:
“伪创新”被严打,躺着挣钱日子一去不返
有银行人士称,从客户端到银行端“两头堵”,严监管使所谓的创新无漏洞可钻
张林(化名)是一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副行长,先后在对公、风险、零售业务条线上担任负责人。在张林看来,前些年银行“对公业务”依靠政策红利“过着好日子”,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近期,张林收到了银监部门对其银行的检查报告。“足足三万字,检查详细程度无法形容,虽然被监管,但我对他们的敬业点赞。”张林形容现在的监管形势称,“我们与监管对接的法规部老总,最近总是睡不好觉。”
去年很多“伪创新”的业务都受到了严监管影响。
此前资金充裕的时期,“因监管之间没有进行无缝对接,银行出了很多‘创新’产品。”这让银行从“对公业务”中赚取了不菲的利润。
张林介绍,此前因监管未统一,某一产品在信托、保险、银行各个条线均合法,但拼接在一起,产品有钻漏洞的嫌疑。
随着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成立,监管统一。“无论怎么创新,可以说都在‘如来佛的手掌’中。以前互相之间拼接在一起的产品无监管,现在所有的‘创新点’都被堵住了,无空子可钻。”张林说,2017年银监会的监管政策很精准,抓住了痛点。
张林以地方债务为例表示,中央监管地方政府,银监会监管银行,联合监管。“从客户端到银行端,堵住了所有违规的‘口子’。”
“此前地方政府的融资很不规范,但政府平台贷款利率高、无风险,我们也发放了大量的政府平台贷款,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市场份额。”张林说,随着两头堵的全面监管,躺着挣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从政府层面看,有关部门多次下发文件,监管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简称43号文)。2017年3月,财政部印发《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6〕35号)。
而《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但是中央不会盲目为地方政府“买单”。
与此同时,跨部门联合监管成为常态。
去年3月,财政部公布了对重庆违规举债的查处结果。去年4月,财政部发布通报,公布对山东省邹城市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查处结果。
银监会也参与到联合监管当中,在财政部公布了重庆市黔江区的三起违法违规举债担保事件处理结果后,银监会也对参与违法举债的金融机构,做出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从43号文到35号文,再加上两头堵的监管带来了实质改变。
“对地方债务的监管,对银行对公业务影响最大,把银行最擅长的平台业务堵住了。”张林说,“43号文之后,政府仍然有出于做政绩而有借贷冲动,而后来的政策提出,中央不再为地方政府‘买单’,没有银行再敢向地方政府平台贷款。”
张林介绍,对于地方债务问题,银监会正在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从总行层面看,银监会一旦在授信批复中发现有违规行为,会要求指令改正,这对地方分行起到了震慑作用。”
“《银行委贷管理办法》对所有银行来说,这是开年第一棒。”张林对近日刚发布的《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评价称,《管理办法》将伪创新的最后一道口子或者偏门堵住了。
同业业务:
历经非常艰难一年,资金掮客哀号一片
脱虚向实背景下,同业业务银行人称历经非常艰难一年;另外,连没有风险的业务也要“睁大眼睛”
从原来的脱实向虚到脱虚向实,2017年银行人正经历“蜕变”。
去年3月29日,银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银行业的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等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业务中存在的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2017年4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瞄准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信托业务进行专项整治;后银监会又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严防房地产领域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信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和交叉金融风险等“十大风险”。
脱虚向实成为硬约束,银行同业业务部门受影响最大。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同业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其余额分别比年初减少2.8万亿元和8306亿元,挤压出了银行业虚增的泡沫。
徐敏(化名)为某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同业业务部门负责人。2017年,徐敏自称“非常艰难的一年”。
徐敏介绍,在2017年的总行工作会议上,总行提出“丢掉幻想、服务实体”的工作要求,徐敏所在部门在这一要求下开展工作。
“第一,围绕着授信项下的客户,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原则做同业;第二,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价差小而工作量大。”徐敏直言,2017年其很多同事处在适应监管的状态中,仍心有不甘。“大家都在想,监管是否还会再放开一条口子从而使得银行回到单笔业务挣大钱的年代。但经过2017年一年才明白,要丢掉幻想了。”
监管之下,2017年其所在的同业部门业绩表现不佳。
“此前,同业业务部门的利润在整个分行的利润中最高年份达到60%以上,一般年份也会占50%,但今年这一比例可能是15%到20%。”徐敏补充,2017年其所在的部门收入仅是往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原来同业部门在分行中一枝独秀,但现在不行了,预计2018年同业部门的收入和利润会进一步减少。”
“以前各大分行出于业绩压力,会偷着做虚假的贸易,反正没有风险,大家皆大欢喜,但这些钱不是服务实体经济。”张林说,“合规”成了2017年张林和同行进行交流时,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而银行也不再对大量通过资金空转套利的企业做业务。
“2017年银监会对没有正式背景的承诺汇票频频处罚。可以说,2017年票据和同业部门的资金掮客都哀号一片,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情。”张林说。
“以前银行做业务,实质风险重于形式风险,即只要实质上不存在风险,不问过程。”张林说,在目前的监管之下,风控管理模式转变为合规风险重于实质风险。
张林解释道,即使结果不存在风险,如果不合规,也不能进行批复。“连没有风险的业务也要‘睁大眼睛’,因为可能出现法规危险。”
张林认为,注重法规风险给地方分行的同业部带来了“致命的影响”。一些小银行因吸储能力、结算能力有限,完全依靠同业业务充当“资金掮客”,这种模式在严监管之下不再有可持续性。
倒逼转型:
有银行发力网络金融和小微企业
有银行人士称,脱虚向实业务并不好开展,随着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一些客户贷款期限要求很长,给的利率又低
在张林看来,严监管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严监管之前,很多银行依靠制度政策红利赚钱。在严监管之下,银行不能再动歪脑筋,踏踏实实回到正路赚钱,苦练内功。如何苦练?依靠金融科技。”张林说,与互联网银行较低的边际成本相比,传统银行如果继续依靠利差赚钱,未来将越来越艰难。“虽然银行未来挣钱更艰难,但这是银行早晚必走之路。如果都炒房、炒股、资金都在空转,谁还会踏踏实实做事情?”
严监管之下,已有银行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转型。
据张林介绍,前段时间,其所在银行总行董事长等高层邀请多家互联网企业高层开了一次网络金融的会议。“银行以前一直高高在上,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张林说,走在金融科技前面的招商银行等银行的转型表明,过去的人海战术、物理网点已经没有存在意义,未来或会成为银行的负担。此外,小微企业也是该行的发力点之一。“第一,满足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第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高。”张林说。
为改变盈利骤降的颓势,徐敏所在的银行建立了一支专门的同业队伍,提高银行盈利能力。“从内部管理到业务推介上,做了调整。”
徐敏介绍,在内部管理上,分行在对公客户群中建立同业业务群,将分行下属的二级分行以及支行的客户经理以全职或兼职的方式纳入到同业部的专门队伍和考核体系中。“因为现在服务的客户主要来源于我们的授信客户、对公客户,所以要把二级分行、支行的人往前推,金额做大了,利润也就多了。”
除了将同业队伍往前推到支行层面,徐敏所在的银行也开始主导性地推出一些产品。“这些都是总行主导推出的产品,服务实体经济,我们也有意进行推介。”徐敏说。
但徐敏也坦陈,脱虚向实的业务并不好开展。“随着融资渠道的多元化,符合银行贷款的一些政府平台和公司很矫情。一方面贷款期限要求很长,但提出的贷款利率又很低。”徐敏直言,据其了解,不少银行放弃接手政府棚户区改造的项目。
特别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何责任。
2017年,各大行对公业务业绩指标完成情况如何?“据我所知,我们银行目前没有一家分行完成了对公业务的利润指标。”一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副行长张林说,其所在的分行因前两年积累的“家底”,距离利润指标还有一点距离,但其银行表现亦算是不错。